碎秸怎么意思?碎粒的意思
秸秆还田形式和利弊
利:可以改善土壤结构,保留秸秆中的营养成分,提高化肥利用率,增强作物的抵抗力。弊:若秸秆还田量过多或不均匀,可能导致作物与秸秆争夺养分,进而影响作物生长,甚至导致减产。一般建议每亩不超过300500公斤,并需适量增施氮肥以平衡养分。覆盖还田 利:碎秸秆覆盖在地表可以保持土壤湿度。
然而,过多或不均匀的秸秆还田可能导致作物争夺养分,甚至减产,一般建议每亩不超过300-500公斤,还需适量增施氮肥以平衡成本。覆盖还田通过在地表覆盖碎秸秆,保持土壤湿度,但可能影响灌溉效率和播种。焚烧还田虽能杀死病虫害,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,已明令禁止。
秸秆还田的好处首先体现在成本节省上。相较于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,如焚烧或运出农田,直接还田不仅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,还能有效降低环境污染风险。同时,玉米秸秆的加入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,通过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,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。
秸秆还田作用及存在问题 玉米秸秆还田主要作用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。据测定施入1500公斤鲜玉米杆相当于4000公斤优质土杂肥,氮含量相当于9公斤尿素,磷含量相当于10公斤过磷酸钙,钾含量相当于5公斤硫酸钾,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。
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秸秆直接还田后,若粉碎不均匀或遇低温、干旱天气,腐烂过程会显著减缓。未完全分解的秸秆在土壤中形成空隙结构不稳定,易导致土壤颗粒紧实化,引发土壤板结,影响根系呼吸和水分渗透。
碎秸的拼音
碎秸的拼音是suìjiē。关于碎秸的知识点,这个词语在农业中常用,指的是把庄稼收获后割下的秸秆割碎还田,用作有机肥料。通过碎秸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,改良土壤结构,提高土壤肥力。这种做法有益于农作物的生长,也有助于土壤的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。
suì jiē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(穗)部分的总称。通常指小麦、水稻、玉米、薯类、油菜、棉花、甘蔗和其它农作物(通常为粗粮)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。
秸秆的读音是“jiē gǎn”,它指的是农作物脱粒后剩下的茎。“秸”字的拼音是“jiē”,部首是“禾”,部外笔画有6画,总笔画11画。五笔输入法为“TFKG”,仓颉输入法为“HDGR”,郑码输入法为“MFBJ”,四角号码为24961,结构是左右结构。
存在哪些碎状物品可以实施焚烧行为?
〖One〗、生物质碎料:像碎木屑、碎秸秆等生物质碎状物品可以焚烧。在一些农村地区,会将秸秆粉碎后进行焚烧还田,能增加土壤肥力。木屑在特定条件下焚烧,可用于取暖或一些小型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补充。部分垃圾碎块:经过分类处理的一些可燃垃圾碎块,例如碎纸片、碎塑料薄膜(符合环保标准且在规定场所)等能焚烧。
〖Two〗、木质类破碎物品:像破碎的木桌椅、废弃的木框等。这类物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焚烧,燃烧过程相对较为充分,且不会产生特别有害的物质。不过要注意选取合适的焚烧地点,远离易燃物和建筑物。 部分废弃织物类破碎物品:例如破旧且无法再利用的棉质衣物、棉麻窗帘等。
〖Three〗、第三类是危险物品,包括灯管、油气桶、杀虫剂桶、废电池等,这类垃圾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。
〖Four〗、塑料 如塑料袋、塑料包装、快餐饭盒、塑料杯瓶、电器包装、冷饮皮等等难以分解,破坏土质,使植物生长减少百分之30。填埋后可能污染地下水,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。
〖Five〗、、纺织物:废弃衣服、裤子、袜子、毛巾、书包、布鞋、床单、被褥、毛绒玩具等。垃圾处理方法 中国 近来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、堆肥焚烧与资源化处理,也有简易填埋的方式,虽是尽量的无公害处理方式,但仍占用上万亩土地,存在垃圾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。
标签: 碎秸怎么意思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